提起李菁离开德云社,15年来流传最广的说法始终绕不开“钱”,有人说他嫌分成少,有人说他见德云社低谷就跑路。
可2025年李菁的一次直播里,短短几句话,就让尘封的线年“反三俗”风暴没让他走,2009年张文顺离世没让他走,偏偏2010年李鹤彪打人事件后,他选择离开。
再说说“为钱闹掰”的说法,2010年李菁刚退出时,娱乐记者问他是否因分成问题,他只提了一句“
,那是广德楼剧场演《双簧》时用的道具,值不了几个钱,却藏着他们最早的相声梦。要是真为钱,他不会放着德云社蒸蒸日上的票房不管,反而去做赚得慢的传统曲艺。
”,其实也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2010年记者因别墅圈地事件采访遭李鹤彪殴打,郭德纲公开称其为“英雄”,还说记者“私闯民宅该打”。
当时德云社因此被勒令停业整顿,李菁在这时候离开,被骂“落井下石”,可没人知道,这之前他已和郭德纲因学员培养吵了无数次。
盛夏的玻璃房里像蒸笼,他汗流浃背地说相声、唱太平歌词,有人扔东西嘲笑,他也咬牙撑着,最后只拿到1000块。
这段“橱窗经历”成了他后来坚持商业化的根,他见过相声饿肚子的样子,所以认定“
同一时期的李菁,却在走另一条路,他出身书香门第,师从快板书名家梁厚民,梁先生当年为学快板,特意去天津拜李润杰为师,还创作出《奇袭白虎团》这样的经典。
”,早年他白天在曲协整理老艺人资料,晚上赶回剧场演出,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,也会把《报菜名》的贯口说完整。李菁
有次广德楼剧场停电,张文顺用手机打光,郭德纲擦汗继续说单口,李菁却举着快板在观众席绕圈互动,他总觉得“得让观众感受到相声的诚意”。
那时候他们的分歧还藏在“共患难”的温情里,郭德纲夫妻在剧场拉幕布当床,李菁就带馒头分给大家,郭德纲跑夜场赚外快,李菁就帮着整理传统段子。
2008年,德云社的学员从30人突然涨到300人,郭德纲搞的“三月速成班”让李菁第一次跟他拍了桌子。
那些没学过几天快板的学员,被拉上台演《八扇屏》,有的连“莽撞人”的词都记不全,李菁在后台急得跳脚,说“这是糊弄观众”。
可郭德纲只说“先让他们站上台,慢慢打磨”,那年德云社的演出排期排到了半年后,票房翻了十倍,可李菁却觉得“相声的魂快没了”。
线年海外巡演,李菁后来在采访里提过,投资方把演员食宿标准从每天300元涨到800元,却要求把《八扇屏》从40分钟压缩到15分钟,贯口和段子也被砍了一大半。
回国的飞机上,两人全程没说话,曾经挤一个后台的兄弟,第一次有了这么深的隔阂。
2010年李鹤彪事件后,他没跟郭德纲告别,只是带走了那个木头机关,从此德云社的后台,再也没有那个举着快板较真的身影。
2015年德云社在全国开了32家直营剧场,年票房突破2亿,他还创了“相声剧”这种新形式,《唐伯虎三笑点秋香》在保利剧院连演20场,门票秒空。
他让相声走进体育馆,让岳云鹏、张云雷这样的演员成了“顶流”,哪怕偶尔有学员因低俗内容遭官媒批评,也没停下扩张的脚步。
2015年他复排快失传的《丑娘娘》,融合河北梆子、京东大鼓的唱腔,光整理剧本就花了三年,最后这出戏入选北京市非遗保护项目,成了北京曲艺团的保留剧目。
2020年疫情时,他发起“曲艺守艺计划”,直播唱传统快板筹款120万,给300多位老艺人发生活补贴。
不仅如此,他还出版了《百年相声口述史》,把老艺人口中的《闹花堂》《翠屏山》这些段子记了下来,怕它们随着时间消失。
2025年李菁的直播里,有人问他恨不恨郭德纲,他没说一句坏话,只提当年在小剧场,郭德纲把仅有的暖炉让给他,自己冻得搓手的事。
而郭德纲在《过得刚好》里,也写过“李菁的快板,是我见过最规矩的”,没有狗血的互撕,只有两个成年人对过往的体面。
相声江湖里,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热爱,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,两种活法,各自精彩,却都在为同一个相声梦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