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科学家》杂志有一篇文章,标题是《中国空气污染大幅减少,导致全球变暖激增》。这标题一出,直接让人满脑子问号:中国治理空气质量,怎么还成了全球变暖的罪人?
过去几年,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上的成绩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。曾经的雾霾天,现在基本看不到了。政府大力投资清洁能源、淘汰高污染企业、推广电动车,硬是把PM2.5浓度给压了下来。但《新科学家》这篇文章却说,中国空气变好了,全球气温却变高了。这逻辑,真是让人读着就想笑。
文章里还提到:空气污染减少后,空气中少了某些反射太阳光的颗粒物,导致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,从而助推了气温上升。听着好像有点道理,但怎么就成了中国的锅呢?难不成还让中国继续放污染物到空气里,帮全球降温?
其实,这压根就不是针对气候问题,而是对中国的惯性污蔑。西方媒体这些年在妖魔化中国这件事上,可是下足了功夫。从到中国霸权论,再到现在的空气变好也是错,这逻辑就离谱得很。本来这篇文章的作者,挪威气候专家萨姆塞特,压根没想黑中国。他在文章里还表扬了中国,说中国的空气治理是个全球范例。可偏偏到了某些编辑手里,标题就变了味。
很多西方媒体为了流量,标题党是家常便饭,尤其是涉及中国的内容,怎么劲爆怎么来。一个误导性的标题,就能让无数没细看内容的读者信以为真,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误解。真是吃中国的饭,砸中国的锅!
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过多,而不是空气污染的减少。中国的清洁空气行动,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不矛盾,反而是相辅相成的。咱们在治理空气的同时,还在大力推进新能源转型、减少碳排放。这些努力,西方媒体怎么就看不见呢?
更搞笑的是,《新科学家》文章里还提到,萨姆塞特的研究还没经过同行评审。再加一句,中国生态环境部没回应置评请求。这两句话不就是给自己留的后路吗,如果被打脸了,可以甩锅给作者的研究不够严谨;如果有人质疑标题有问题,又可以说我们联系了中国,但没得到回复。退路想得挺周全,就是有点不厚道。
其实,这种黑中国的操作,不仅让人反感,还显得特别幼稚。大家心里都清楚,中国这些年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一些国家心理不平衡了,不管中国做什么,总能被找出问题。治理空气质量,说你加剧全球变暖;要是污染严重,又会被骂环保不力。这套双标操作,真是让人见怪不怪了。
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,让一些国家有点跟不上节奏。他们看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到科技强国,再到现在在新能源领域领跑全球,心里不服气,但又没法直接对抗,就只能动用舆论战。
总之,全球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,甩锅解决不了问题。与其花心思写这种标题党文章,不如多做点实事。比如,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合作、减少自身碳排放。
杨涛登上《财富》榜!系河南首富王宁妻子兼校友,幕后操盘将Labubu变“印钞机”
近日,《财富》发布2025年度“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”榜单,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杨涛名列其中。其入选引发了河南商界的广泛关注。今年38岁的杨涛,不仅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事业伙伴与人生伴侣,更是一位与“河南首富”一同从河南走出的杰出校友。
大象新闻·河南交通广播记者 7月5日,国铁郑州局管内新增4列直通动卧列车,更好地服务了旅客暑期出行个性化选择:上海虹桥—宜宾D972/3次、D976/7次、北京丰台—成都东D995次、北京丰台—贵阳北D997次。
因涉案金额特别巨大,诈骗行为持续时间长,某银行原郑州纬二路支行客户经理席薇诈骗案,经披露后引发广泛关注。2023年,郑州市中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显示,法院查明2009年至2022年间,席薇虚构理财产品,私刻公章,以“保本保息、收益高”等为由,先后收取31名客户1.
美国搞关税大战,对中国是好事吗? “当然不是,但这仗必须打
今天,我们迎来了小暑俗话说:“小暑大暑上蒸下煮”河南应急广播提醒时逢小暑至,防暑防晒亦要防火!
7月1日,泰国宪法法院宣布,受理有关调查总理佩通坦是否存在违宪行为的请愿书,并决定即日起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。
现实中,接到这通电话的李女士立刻紧张了起来,她不想被收取9600元的费用。接着,她的手机屏幕变黑,银行卡里的95万元也被转走。
坚持跳绳一个月之后,你很可能……变瘦了,肌肉更有力了,心血管耐力也提高了!河南一健身达人尝试跳绳挑战,30天跳了14.6万个(约平均每天4800个)后,发现:体脂率降低了2%~3%、体重减少了2公斤、腰围减少了5厘米。社交平台上也有人记录下跳绳1个月的体重变化:30天内减重3.